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Ateganosine与抗病毒治疗

        2025-09-04 10:12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

       聚焦HBV感染的新突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约有2.96亿慢性HBV感染者,每年因HBV相关肝硬化、肝癌死亡的人数超过82万。现有治疗方案(如核苷(酸)类似物、干扰素)虽能抑制病毒复制,延缓疾病进展,但难以彻底清除病毒——核心症结在于HBV的cccDNA(共价闭合环状DNA)在肝细胞内持续存在,成为病毒复发的“根源”。而Ateganosine的出现,为突破这一治疗困境带来了新的可能,其针对HBV感染的独特作用机制,正成为抗病毒领域的研究热点。


       Ateganosine 针对 HBV 的作用,并非单一环节的抑制,而是形成 “多靶点协同干预” 的格局。首先,在病毒复制的关键环节 ——DNA 合成阶段,Ateganosine 能竞争性结合 HBV 的 DNA 聚合酶。与现有核苷(酸)类似物(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)相比,Ateganosine 与 DNA 聚合酶的结合亲和力更高,且能更有效地插入病毒 DNA 链中,导致链终止 —— 实验数据显示,在相同浓度下,Ateganosine 对 HBV DNA 聚合酶的抑制活性是恩替卡韦的 1.5-2 倍,能更快地降低细胞内的病毒 DNA 水平。其次,Ateganosine 对 cccDNA 的形成与维持具有显著抑制作用:HBV 进入肝细胞后,其基因组松弛环状 DNA(rcDNA)需转化为 cccDNA 才能持续转录病毒 RNA,而 Ateganosine 能通过抑制 rcDNA 向 cccDNA 转化的关键酶(如 DNA 修复酶),减少 cccDNA 的生成;同时,它还能诱导肝细胞内的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,促进 cccDNA 的降解 —— 在原代肝细胞模型中,Ateganosine 处理 4 周后,cccDNA 水平下降约 50%,这是现有药物难以实现的突破。

      除了作用机制的优势,Ateganosine 在 HBV 治疗中的潜在临床价值还体现在 “耐药性防控” 与 “适用人群拓展” 上。长期使用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 HBV,病毒易出现耐药突变(如恩替卡韦相关的 rtM204I/V、rtL180M 突变),导致治疗失败。而 Ateganosine 的作用靶点与现有药物存在差异,其修饰后的分子结构能降低病毒突变对药物结合的影响 —— 体外耐药诱导实验显示,连续使用 Ateganosine 培养 HBV 病毒 12 个月,未检测到明显的耐药突变株,这意味着它可能成为耐药患者的重要补救治疗方案。此外,对于特殊人群(如合并 HIV 感染的 HBV 患者、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),Ateganosine 也展现出潜在适用性:由于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,对肾脏的影响较小,在肾功能不全的 HBV 患者模型中,调整剂量后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,且未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;同时,其对 HIV 逆转录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,可能为合并感染患者提供 “单药多效” 的治疗选择,减少用药种类与不良反应风险。

        不过,Ateganosine 在 HBV 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解决若干实际问题。例如,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在肝细胞内的富集浓度 —— 尽管其细胞穿透性已优于传统药物,但肝脏作为靶向器官,仍需更精准的递送系统(如肝靶向脂质体、GalNAc 修饰载体),以减少非靶器官分布,提升药效;此外,在临床应用中,需明确 Ateganosine 与现有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—— 是单药用于初治患者,还是与干扰素、其他核苷(酸)类似物联合用于难治性患者,需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。同时,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也需关注,尤其是对肝脏本身的潜在影响 —— 虽然目前动物实验未发现明显肝毒性,但在慢性肝病患者中,药物对肝细胞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,需长期监测。

       随着研究的深入,Ateganosine 已成为 HBV 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候选药物之一。它的出现,不仅为突破现有治疗瓶颈提供了新工具,更推动了 HBV “功能性治愈”(即 cccDNA 持续抑制、表面抗原转阴)目标的实现进程。未来,随着临床试验的开展,我们有望看到 Ateganosine 为慢性 HBV 感染者带来更高效、更安全的治疗方案,为全球乙肝防治事业贡献力量。
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


联系祺昌
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

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