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yngolza 的成功也为中国药企的 RNA 降脂药研发提供了重要参照。目前,国内企业主要聚焦于多个降脂靶点,形成与 Tryngolza 的差异化竞争格局。在 PCSK9 靶点,瑞博生物与齐鲁制药合作的 RBD7022 已完成 II 期入组,鼎新基因的 DNV001 凭借酶法工艺具备成本优势;ANGPTL3 靶点的舶望制药 BW-00112 进入 II 期,可同时调节脂质与脂蛋白代谢。
值得关注的是,舶望制药通过 License-out 模式与诺华达成两笔总金额 95.45 亿美元的合作,凸显中国创新药的国际认可度。与 Tryngolza 的 ASO 技术不同,国内企业更多采用 siRNA 技术,在给药频率、生产工艺上寻求突破。虽然目前尚无中国版 “Tryngolza” 获批,但本土企业通过 “自主研发 + 国际合作” 的双轮驱动,有望在 3-5 年内实现高端降脂核酸药物的国产化突破。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联系祺昌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