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forglipron 从最初的实验室构想,到成功进入临床应用阶段,背后凝聚着科研团队数年的艰辛付出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突破。
研发的起点是对口服 GLP-1 受体激动剂的需求。科研人员发现,传统 GLP-1 类似物因分子结构特点,口服后易被胃肠道消化酶降解,且难以通过肠道上皮细胞吸收,生物利用度极低。因此,研发的首要目标是设计出能抵抗酶降解、具备良好口服吸收特性的小分子化合物。
在化合物筛选阶段,团队合成了数千种小分子候选物,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 GLP-1 受体的激动活性、酶稳定性和细胞渗透性。经过多轮筛选,Orforglipron 的前身化合物脱颖而出,但此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仍未达到临床要求。
随后,结构优化成为关键环节。科研人员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,如引入特定基团、改变分子构型等,不断提升其稳定性和吸收效率。这一过程耗时近三年,经历了上百次结构调整,才最终得到了具有理想药代动力学特性的 Orforglipron。
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,Orforglipron 需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。在小鼠、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,它展现出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重效果,且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。此后,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审批,Orforglipron 逐步进入 Ⅰ 期、Ⅱ 期、Ⅲ 期临床试验,最终凭借优异数据获得上市资格。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联系祺昌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