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司帕生坦与传统肾病药物:疗效、机制与安全性对比

        2025-09-26 09:06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

       在慢性肾病治疗领域,司帕生坦与传统药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作用机制、疗效强度与安全谱三个方面。机制上,沙坦类(如缬沙坦)仅拮抗 AT1R,普利类(如依那普利)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,均为单通路干预;而司帕生坦同时阻断 ETAR 与 AT1R,覆盖肾损伤的两大核心病理通路,协同作用更显著。​

       疗效层面,III 期数据显示,司帕生坦使 IgA 肾病患者 UACR 下降幅度较缬沙坦组高出 18%,且能更有效维持 eGFR 稳定,尤其对高风险进展患者优势明显。安全性上,三者均可能引发高钾血症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,但司帕生坦的水肿发生率略高于传统药物(约 8% vs 5%),且需警惕肝损伤风险,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。此外,司帕生坦为每日一次口服制剂,依从性优于部分需多次服用的传统药物,综合来看更适合需长期治疗的进展期肾病患者。
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


联系祺昌
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

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