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Anzupgo 的安全性深度解读 —— 哪些风险需要关注?如何规避?

        2025-09-12 08:42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

        对于慢性手部湿疹患者而言,选择治疗药物时,除了疗效,安全性是另一个核心考量因素。Anzupgo(delgocitinib,德戈替尼)作为外用泛 JAK 抑制剂,其安全性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,但 “安全” 不代表 “无风险”。深入解读其安全性数据,明确需要关注的风险点,并掌握规避方法,才能让治疗更放心、更有效。​

      首先,从临床试验数据看 Anzupgo 的整体安全性。在 DELTA 1 和 DELTA 2 两项 3 期试验中,共有 325 名患者使用 Anzupgo 乳膏,162 名患者使用安慰剂乳膏,治疗周期为 16 周。结果显示,两组患者报告的 “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” 相近(Anzupgo 组约为 65%,安慰剂组约为 62%),且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,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。发生率≥2% 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 COVID-19(Anzupgo 组 7% vs 安慰剂组 6%)、鼻咽炎(5% vs 4%)、头痛(3% vs 2%),这些事件与药物的直接关联性较低,更可能是普通人群中的常见疾病。​
     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“局部皮肤反应” 和 “感染风险”。局部皮肤反应方面,约有 5% 的 Anzupgo 使用者会出现涂抹部位瘙痒、红斑、刺痛感,这些反应通常在用药初期(1-2 周)出现,且多为轻微程度,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缓解。若反应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可能是皮肤对药物成分不耐受,需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。感染风险方面,JAK 抑制剂会轻微抑制局部免疫功能,因此使用期间患者发生皮肤细菌感染(如脓疱疮、甲沟炎)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(试验中发生率约为 2%,安慰剂组约为 1%)。此外,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病毒感染(如疱疹病毒复发),但发生率极低(<1%)。​
      为规避这些风险,患者在使用 Anzupgo 时需遵循 “三大原则”:一是 “正确用药”。严格按照医嘱使用,每日两次,薄薄涂抹一层即可,避免过量用药;不可用于破损皮肤、黏膜或开放性伤口,减少药物吸收风险;用药后注意洗手(除非治疗部位在手部),避免药物接触眼睛、口腔等敏感部位。二是 “主动监测”。每天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状态,若出现红肿、脓疱、渗液等感染迹象,或出现发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,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。三是 “加强防护”。使用期间注意手部卫生,避免接触不洁物品或患有皮肤病的人群;做家务或接触化学物质(如洗涤剂、消毒剂)时,佩戴手套保护皮肤,减少外界刺激;同时保持手部皮肤湿润,使用温和的润肤剂(与 Anzupgo 使用时间间隔 1-2 小时),帮助修复皮肤屏障。​
       对于特殊人群,安全性考量需更加谨慎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: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数据证明 Anzupgo 对胎儿或婴儿的安全性,因此仅在医生评估治疗获益大于潜在风险时才可使用;哺乳期妇女使用期间应暂停哺乳,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:Anzupgo 主要通过皮肤局部代谢,全身吸收量极少,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无需调整剂量,但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定期监测肝肾功能。老年患者(65 岁及以上):试验中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数据与年轻患者无显著差异,因此无需特殊调整剂量,但需注意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弱,更易出现局部皮肤反应,需加强监测。​
       总体而言,Anzupgo 的安全性良好,大多数风险可通过正确用药和主动监测规避。只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,定期复诊,就能在获得疗效的同时,最大限度保障用药安全。
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


联系祺昌
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

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