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深入解析 Tyzavan 的作用机制

        2025-09-13 08:56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

       要理解 Tyzavan(万古霉素注射液)为何能成为对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的 “利器”,就必须深入探究其独特的作用机制。与多数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、核酸复制或干扰代谢途径发挥作用不同,Tyzavan 直接靶向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,且作用位点高度特异,这使得耐药菌株难以通过简单的基因突变规避其抗菌效果,从而在多重耐药感染治疗中占据优势。​

      细菌细胞壁是维持细菌形态、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变化损伤的关键结构,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(又称黏肽)。在革兰阳性菌中,肽聚糖层厚度可达 20-80nm,是细菌生存的重要屏障。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分为细胞质内、细胞膜上和细胞膜外三个阶段,而 Tyzavan 的作用靶点正位于细胞膜外的肽聚糖交联阶段。具体而言,在肽聚糖合成的最后步骤中,细菌会先合成一种名为 “脂质 II” 的前体物质(包含 N - 乙酰葡糖胺、N - 乙酰胞壁酸和五肽侧链),随后脂质 II 会被转运至细胞膜外,作为肽聚糖链延长的底物。此时,Tyzavan 能够与脂质 II 分子中的 D - 丙氨酰 - D - 丙氨酸(D-Ala-D-Ala)末端结构特异性结合,形成稳定的复合物。​
      这种结合会产生两大关键影响:一方面,Tyzavan 与脂质 II 的结合会直接阻断脂质 II 参与肽聚糖链的延长与交联过程,导致细菌无法正常合成完整的细胞壁;另一方面,大量 Tyzavan 与脂质 II 结合后,会在细胞膜表面形成 “屏障”,进一步阻止其他脂质 II 分子的转运和利用,加剧细胞壁合成障碍。随着细胞壁合成的持续受阻,细菌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和渗透压平衡,最终会因细胞壁破裂而裂解死亡。​
  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Tyzavan 的这种作用机制具有高度特异性 —— 仅针对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合成中的 D-Ala-D-Ala 结构,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,因此该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。同时,由于其作用靶点在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关键且保守的步骤,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难以通过简单的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。尽管临床中已出现少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(如 VRE),但这类耐药的产生往往需要细菌发生特定的基因变异(如将 D-Ala-D-Ala 结构替换为 D - 丙氨酰 - D - 乳酸),且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仍有一定局限性,因此 Tyzavan 至今仍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。

(责任编辑:香港祺昌医药公司)



联系祺昌

24小时服务热线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

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